<menuitem id="kvx0h"><cite id="kvx0h"></cite></menuitem>
        <menu id="kvx0h"><dl id="kvx0h"></dl></menu>
      1. <dfn id="kvx0h"><b id="kvx0h"><span id="kvx0h"></span></b></dfn>
        <style id="kvx0h"></style><dfn id="kvx0h"><code id="kvx0h"></code></dfn>
          <ruby id="kvx0h"></ruby>
          服務熱線:

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 < 學習園地 < 詩詞教學

          詩詞用韻須規(guī)范 作者/李樹喜

          TIME:2017-12-03 瀏覽次數:4482 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 關閉

          詩詞用韻須規(guī)范

          文/李樹喜


              當前,中華大地已經出現詩詞復興的景象。詩詞空前地融入社會生活,詩詞寫作者和愛好者有數百萬人之眾。出現了相當數量的推陳出新、反映時代的精品。這些,對于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、促進社會和諧,滿足人們的文化生活,起到了明顯的推進作用。


              然而,由于歷史、地域、觀念等多方面原因,詩詞創(chuàng)作中的用韻五花八門,紛雜不一。除中華新韻之外,傳統(tǒng)的舊韻包括平水韻(佩文韻府),詞林正韻,寬韻,十三輒乃至切韻、唐韻、廣韻都有使用,有的多韻混用,有的使用方言韻,有的著書立說自定標準。用韻的紛亂不一,不利于詩詞創(chuàng)作的繁榮,不利于詩詞與文化教育和社會發(fā)展相和諧,更不符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的規(guī)定和要求。因此,在詩詞創(chuàng)作中規(guī)范用韻,已經成為詩詞發(fā)展的突出問題。


          用韻當與時俱進


              詩詞發(fā)展的過程實際是詩詞用韻演變的過程。中古以降,最早的韻律是隋朝陸法言的《切韻》。這部韻書,共設一百九十四部,聲調分為平、上、去、入四類;入唐,《切韻》由唐人孫愐修訂而成為《唐韻》,共一百九十五部,由于其中規(guī)定某些韻可以通用,實際上只有一百一十二個韻;宋真宗時,修《大宋重修廣韻》,簡稱《廣韻》,將韻部分為二百零六個。如果合并可以通用的韻部,《廣韻》實際上只剩一百零八個。為了簡便,參與編纂《廣韻》的邱雍等人又編著《韻略》,取廣韻中的重要字作韻目,用于科舉考試。至宋仁宗年間,又詔刊修《韻略》,改稱《禮部韻略》。從中可見,《切韻》、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、《禮部韻略》,是一脈相承的。其演變趨勢是簡便實用。應用至今影響最大的詩韻是《平水韻》。


              金哀宗年間(1227年),王文郁編《平水新刊韻略》,分一百零六韻,據說此書當時作為金代科舉之用。其后,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(1252年)劉淵編《壬子新刊禮部韻略》,共一百零七韻。有考證證明,劉淵《壬子新刊韻略》是王氏書的翻修,兩書的區(qū)別在于上聲“拯”、“迥”兩部的合分。元初,陰時夫著《韻府群玉》,合并了上聲的“拯”、“迥”兩部,成為一百零六個韻部,是為今日所稱的《詩韻》亦即《平水韻》?!镀剿崱罚瑢嶋H上是把《廣韻》所允許通用的韻部合并,依平、上、去、入四聲,將韻部分為一百零六個,分別為平聲(上、下)各十五韻,上聲二十九韻,去聲三十韻,入聲十七韻。


              清康熙年間,張玉書等人奉旨編撰的《佩文韻府》,以康熙皇帝的書齋名“佩文”命名。此是清人科舉的用韻標準,實際上也是《平水韻》。


              顯然,統(tǒng)一和規(guī)范用韻,是任何中央政權實行文化統(tǒng)一的通常做法。


              研究認為,“平水韻”并非完全依據漢語語音的發(fā)展實際,有些與漢語語音嚴重脫節(jié),例如將《廣韻》中讀音明顯不同的“十三佳”與“十四皆”合并成“九佳“,將《廣韻》中的“十五灰”與“十六咍”合并成“十灰”,特別是將《廣韻》中的“二十二元”與“二十三魂”“二十四痕”合并成“十三元”,等等。而《廣韻》中本來讀音相同或相近的韻目卻當并未并,例如:“一東”與“二冬”,“八微”與“十五灰”,“九魚”與“十虞”,“二十二元”與“二十五寒”“二十六桓”,等等,既非科學也非嚴密。尤其是,自元朝以來占主流的中原或北方語音漸漸揚棄了入聲,元代周德清所編《中原音韻》和清代賈鳧西編、蒲松齡修訂的“十三轍”,均沒有了入聲韻。當今普及的普通話也不再有入聲。因此,包含大量入聲的“平水韻”既不合詩詞用韻的本義又不合漢語語音的實際,失去了時代的依托。且更與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和《漢語拼音方案》相牴牾。



          依法提倡和推廣新韻


              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以來,在詩詞用韻方面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和引導工作。經過多年的醞釀、準備和研討,2004年第5期《中華詩詞》雜志公布了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、《中華詩詞》副主編趙京戰(zhàn)執(zhí)筆的“中華新韻(十四韻)”方案。



              隨后,又在當年第8、9、10期連載發(fā)表了介紹新韻的署名文章《適應新的時代,推進詩韻改革》。近年來,新韻作者和新韻詩詞大量涌現,其中有不少力作精品。新韻越來越得到普遍的擁護,取得明顯的效果。


              新韻,就是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和《漢語拼音方案》規(guī)定,以《現代漢語詞典》標示四聲,陰平、陽平為平聲韻,上聲、去聲為仄聲韻的詩韻體系。


              新韻是古來用韻發(fā)展的產物。符合漢語言的現狀和發(fā)展趨勢,符合多數社會成員的語言習慣,符合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方案的推廣。


              新韻的法律根據是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(2001年1月1日起施行,凡四章28條)第二條: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(guī)范漢字;第三條:國家推廣普通話,推行規(guī)范漢字;第十六、十七條還規(guī)定,特殊情況,可以使用方言,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、異體字;第十八條規(guī)定,以《漢語拼音方案》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;第二十七條指出,違反規(guī)定,干涉他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,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,并予以警告。


              這是在社會公共場合和文化藝術包括當代詩詞創(chuàng)作中,使用現代漢語包括語音的法律根據,也是新韻的法律依據。


              從國家行政的角度看,2008年3月,中宣部、教育部、國家語委等發(fā)出的《關于以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為主題開展經典誦讀和詩詞歌賦創(chuàng)作活動的通知》,明確要求活動“應該嚴格遵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》,在全社會大力推廣普通話,推行規(guī)范漢字”。


              從這個意義上說,新韻是法定的,規(guī)范的。它既合于詩詞用韻的本義,又合于漢語語音的實際,是與時俱進的時代用韻。


              用韻當隨時代。早在1955年詩人節(jié),愛國老人于右任在臺南講演時就呼吁:發(fā)揚時代的精神,便利大眾的欣賞。蓋違乎時代者必被時代拋棄,遠乎大眾者必被大眾冷落。”他指出:“詩有韻,為的是讀起來諧口。但是后來韻變了。古時在同韻的讀起來反而不諧,異韻的反而相諧。如同韻的元、門,異韻的東、冬。強不諧以為諧,強同以為異,這樣合理嗎?------古人用自己的口語來作詩,我們用古人的口語來作詩,其難易自見。我們想要把詩化難為易,接近大眾,第一先要改國語的平仄與韻?!笨梢?,統(tǒng)一用韻,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發(fā)展的共同要求。



          結論:雙韻并行,新韻為主


              大力倡導和使用今韻,是詩詞自身發(fā)展的要求,也是是文化和諧與社會和諧的重要方面。鑒于平水韻至今使用較廣和循序漸進的原則,詩詞創(chuàng)作可以保留使用平水韻,但方向是倡導今韻,方針是: 與時俱進,以法為據。雙韻并行,今韻為主。使之落實到詩詞寫作、評論、朗誦、吟唱等各種實踐中,以利于詩詞事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


          版權所有:內蒙古自治區(qū)詩詞學會 蒙ICP備16002168號 網站建設國風網絡   蒙公網安備 15010502000310號
          網址:www.airovantage.com 電話:0471-6611753 地址: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63號院7號樓2樓
          內蒙古詩詞 內蒙古詩詞學會 內蒙古古體詩詞 內蒙古詩詞雜志 內蒙古詩詞網 內蒙古詩詞學會網站
          激情五月天AV电影在线_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_av无码乱码在线_日本免费A在线
              <menuitem id="kvx0h"><cite id="kvx0h"></cite></menuitem>
              <menu id="kvx0h"><dl id="kvx0h"></dl></menu>
            1. <dfn id="kvx0h"><b id="kvx0h"><span id="kvx0h"></span></b></dfn>
              <style id="kvx0h"></style><dfn id="kvx0h"><code id="kvx0h"></code></dfn>
                <ruby id="kvx0h"></ruby>